晶澳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3-12-19& 作者: 电力电缆

产品详情

  公司立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光伏材料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公司生产工厂在国内和海外均有布局,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北邢台和廊坊、江苏扬州和连云港、安徽合肥、上海奉贤、浙江义乌、云南曲靖和内蒙古包头,海外生产工厂分布在越南北江和马来西亚槟城。

  公司以主产业链“光伏产品事业群”为依托,逐渐完备组织架构,设立“智慧能源事业部”,加大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逐步扩大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同步探索光伏应用场景的开发,包括BIPV、储能等业务;设立“光伏新材事业部”,加强光伏辅材和设备的研发力量,包括单晶炉、石墨、碳碳材料、边框等业务,为主产业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保障供应的同时,持续减少相关成本贡献力量。

  公司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构建“一体两翼”新的业务体系架构,做强做大光伏智能制造业务,做精光伏辅材和设备产业,积极开发下游光伏发电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采购上游原材料---多晶硅,利用单晶炉的拉晶工艺生产出硅棒,利用金刚线切割加工制作而成硅片。

  公司生产的硅片主要为单晶硅片,用于加工单晶太阳能电池。公司生产的硅棒、硅片大多数都用在企业内部的继续生产加工,少量对外销售。随着拉晶工艺持续改善提升,单晶炉的硅棒月单产快速提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达到行业优秀水平。线切过程中使用的金刚线线径和单耗持续改进,大尺寸硅片的产能爬坡周期短、成本低,为公司高效率电池和高功率组件的技术迭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公司上游生产的硅片,通过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加工成电池片,公司的电池片大多数都用在内部继续生产加工成组件,少量对外销售。公司电池片主要为单晶182mm尺寸的电池片,电池工艺类型主要为魄秀(Percium)系列。随公司新建电池项目的顺利投产、达产,电池转换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显而易见地下降,大尺寸电池在转换效率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其中,公司电池片以魄秀(Percium)系列高效182mm单晶电池片为主,目前量产主流转换效率已达23.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研发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工艺持续改进,逐步降低电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

  公司生产电池片以及部分外购的电池片通过封装工艺加工成组件,组件是公司的主要终端销售产品,组件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光伏电站投资商、工程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

  公司主流组件产品有单晶半片/整片组件、双面/单面组件,规格主要为54片、60片、72片和78片,并根据不同硅片尺寸和工艺技术路线mm多主栅,双玻/单玻等多种高功率组件类型。此外公司可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对光伏组件进行定制化生产。功率是电池组件的核心参数,基于182mm大尺寸硅片及魄秀(Percium)电池技术的高功率组件DeepBlue3.0系列,主流标准72片版型功率可达535-560W。新一代n型组件DeepBlue4.0X,采用了高效n型倍秀(Bycium)电池技术,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零间距柔性互连技术(GFI),圆形焊带结合特殊的缓冲设计,消除了常规高密度组件电池连接处的隐裂风险,确保组件稳定、可靠,最高功率可达625W。高功率组件的推出,为市场客户提供了更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下游电站业主的电站建造和经营成本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智慧能源事业部聚焦集中式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电站、户用光伏储能电站三大业务,为各种电力消纳客户提供“多种能源协调互补、多种环节整合共洽、多种场景融合发展”的电力能源设计、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光伏电站投资、建设、运维、转让,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凭借对光伏事业的深刻理解与业务实践,智慧能源事业部构建了“产品+系统”、“系统+服务”的“双+”发展的策略,即:以光伏组件产品为核心,智慧能源事业部整合研发BIPV组件、储能系统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形成了集中式光伏电站系统、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户用光伏系统、光伏离网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相关环节配套服务,通过业主定制化设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能力,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设计施工(EPC)、电站智慧运维业务水平,为各类光伏电站应用场景赋能。

  为降低供应链风险、推动成本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光伏新材事业部与主产业链各环节匹配布局光伏材料与设备业务,目前基本的产品有光伏拉晶设备、光伏热场系统、光伏导电材料、光伏封装材料等。光伏新材事业部依托公司整体优势,已形成自主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格局。

  公司生产产品所需采购的原辅材料主要为硅料、硅片、石墨、坩埚、金刚线、银浆、铝浆、网版、铝边框、玻璃、背板、EVA膜等。公司设置采购部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2020年下半年开始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阶段,采购工作经受住了考验,采购部门结合终端市场销售形势和上游原材料市场变化,持续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保障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确保公司的正常生产,平滑采购成本,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客户。

  公司按成本效益原则,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组织生产,即以客户订单需求为指引组织工厂生产。同时,公司对部分需求量大的主流产品做少量备货。

  公司在国内外的生产工厂,已具备从拉晶→硅片→电池→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能力。除了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成本优势,在东南亚生产工厂的产品为全球客户,特别是北美市场客户保障供应。除了主产业链条外,公司辅以生产少量的辅助材料,保障辅材供应,推动行业辅材降低成本。

  一般流程上,结合各生产工厂的详细情况,生产部门会按照每个客户订单的产品类型、规格、交货期限等具体需求信息进行排产,最终由各生产工厂完成产品生产。同时,公司总部和各生产基地制定了一整套的《生产流程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等制度来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和相关安全环保制度能有序的开展。

  公司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硅片、电池及组件。公司生产的硅片、电池等中间产品少量对外销售或委外代工,绝大部分用于继续加工成组件对外销售。公司的销售部门负责国内及海外销售业务,海外销售团队实现了本地化,为海外客户提供高效的产品营销售卖和技术服务。针对全球不同光伏市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在新兴市场采取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成熟,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分销比例大幅提升。

  在结算模式方面,根据合同付款方式的不同,部分项目会在生产前、发货前收到特殊的比例的预付款,销往海外项目一般会有采用信用证结算或者投保信用保险。发货完成后,公司会及时跟踪客户回款,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公司研发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两种,即“自主研发模式”和“与第三方合作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模式为主,企业具有一支高层次的科研队伍,主要是企业内部培养的有科研能力和经验,精通硅片、电池、组件的技术骨干人员。公司在维护核心技术人员稳定的同时,大力引进优秀研发技术人才,以适应光伏行业快速的研发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迭代。针对光伏全产业链业务,公司成立了完整的研发技术体系,包括晶硅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组件研发中心及系统研发中心,持续开展光伏领域的研发技术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

  同时,公司也很看重同外部第三方的研发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公司开展研发工作的重要模式之一,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国际有名的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及合作开发光伏前沿新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同时,公司积极加入各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参与国家/行业光伏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电站投资建设所需的基本的产品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箱变、电缆、支架等电气设备等,其中光伏组件产品为公司自产。事业部设立供应量管理部,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和零星比价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经营模式上,主要有自主投资和合作开发两种业务模式。自主投资模式方面,通过市场研发人员主动寻找电站投资机会,获取电站建设指标,自主融资建设,并通过自行运维或者转让出售获取收益。合作开发方面,公司与客户(业主方)、其他投资商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以建设-经营-移交(BOT)、合同能源管理(EMC)、租赁模式获取收益。

  集中式电站业务,依照国家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政策要求,以及各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建设地方社会经济综合要求,公司与各地政府合作洽谈,开展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建成并网后自主运维发电,或通过第三方评估、客户洽谈、成本测算后按公允市场行情报价出售给其他新能源运营商。工商业分布式电站业务,事业部广泛联系重点减排企业、高耗能单位等进行业务洽谈,通过合作开发屋顶、EPC服务、合同能源管理(EMC)、电站投资与租赁电站、资产转让等模式获取收益。户用光伏电站业务,公司立足华北、华东市场,通过经销商开拓客户,以屋顶租赁、融资租赁、系统销售等形式开展业务,公司在电费结算系统、电站运维、资产转让、渠道管理方面提供售后保障服务。

  集中式光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的售电模式,所发电量全部销售给电网公司做结算。

  分布式工商业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额上网”两种售电模式,其中“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签订EMC协议,通过价格协商,将发电量按照商定价格优先出售给屋顶资源业主,剩余电量出售给电网公司;“全额上网”模式下的发电量全部出售给电网公司。工商业电站资产在EMC协议到期或者业主有收购意愿时,出售给项目业主或者第三方。

  户用分布式电站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结合“业主直投、屋顶租赁、融资租赁”模式发展。户用分布式产品类型方面,公司同时推出晶益宝、晶租宝、晶贷宝等多种户用产品,帮助客户实现零首付投资、屋顶自由出租。

  公司研发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两种,即“自主研发模式”和“合作研发模式”。企业成立了储能研究中心、BIPV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光伏+”在各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储能中心采取自主研发模式为工商业和源网侧场景客户开发户外柜和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1500V液冷平台技术,开发标准化系列新产品。采用合作研发模式为海外家庭用户开发户用电池系统、光储系统和储能系统系列产品。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研发方面,公司组建了高层次的BIPV科研队伍,开展BIPV屋面和BIPV幕墙产品研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未来,晶澳将推出满足建筑安全、美学和设计规范、兼具建材与光伏属性的BIPV产品,为客户提供寿命更加长、性能安全、运维便捷、高效发电、全生命周期投资回报更高的光伏建筑解决方案。

  为降低总体采购成本,光伏新材事业部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采购部门结合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上游原材料市场形势,持续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保障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确保正常生产,平滑采购成本,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客户。

  光伏新材事业部结合市场需求状况,除个别产品因单位价值大、技术迭代快等原因不主动备货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皆采取“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以需求为指引组织生产,同时又对需求较大的产品保有适量库存,能够较好应对市场变化。

  光伏新材事业部全部的产品的销售均采取直销模式,以便于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更好地服务客户。在结算模式上,光伏新材事业部依据市场化原则确定结算账期,不一样的产品的付款方式、结算账期不尽相同。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从2010年开始,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经过十多年努力发展,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各生产应用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上建立起了人才团队和技术优势,深耕细作,形成了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和成本优势。首先,光伏制造主产业链各环节相匹配程度高,有力的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减小了中间环节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公司纯收入能力的影响,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利于把握机遇及应对危机,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能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企业质量品牌影响力;第三,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公司加深对光伏行业各个关键环节的理解,各生产环节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链协调也可充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的策略,在紧盯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光伏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东南亚、澳洲、中美、南美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质量、成本优势,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客户,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国际市场,公司在东南亚的海外工厂可以有力的保障海外市场的组件供应,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公司在海外设立了13个销售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BayWaGroup、RenewPowerPrivateLimited、IberdrolaRenovablesS.A.U.等国内外大型、战略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全球优质的能源电力公司及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等核心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和大型战略客户长期合作之外,在国内、欧美、日韩等成熟光伏市场,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和户用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在成熟光伏市场,公司和当地的分销渠道向客户提供强有力的商业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渠道和客户粘性逐年增强,分销市场和客户的比例逐年迅速增加彰显了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 公司全球化的市场布局策略更有助于抵消部分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而保持稳健的发展形态趋势,并在研发技术、产线技改、设备投入等方面保持连贯性,形成良性循环,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根据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PVInfoLink统计数据,公司2017-2021年组件出货量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名。公司组件产品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出货比例,基本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新增光伏装机量比例相近,六成以上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在全球光伏市场建立起较为显著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 3、规模优势 自2019年底公司回归A股长期资金市场以来,大力扩产先进产能,邢台、曲靖、义乌、扬州、奉贤、合肥、包头及越南等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不仅为公司满足市场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充足的产品供应保障,同时,大尺寸、高效率、高功率、低成本组件产品的产能和比例迅速增加。截至2021年底,企业具有组件产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公司未来产能规划,2022年底规划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会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80%左右。在建和规划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达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相应增加。公司在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生产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集控管理系统的推广大幅度减少了基层操作员工数,逐步降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人工制费,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规模优势逐步优化了公司的资源配置,提升了管理能力,有利于各业务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强公司在光伏行业市场中的地位。 4、技术优势 公司具备拥有完整的研发技术体系,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和核心研发技术团队,在硅片、电池及组件三个环节上持续开展光伏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及现有产品工艺改进,对引领光伏技术方向和公司产品更新和性能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具备半导体、电子、化学、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以及多年光伏行业从业经验,精通硅片、电池、组件及电站系统等光伏全产业链的产品研制,对国内外最新光伏行业的技术特点及未来趋势具有深刻理解。同时,公司成立了完备的研发制度管理、规范及激励其研发活动,促进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良好风气。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公司电池及组件技术从始至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大多数表现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目前公司量产的魄秀(Percium)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7%。组件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多年来在提高组件电性能、物理性能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半片、叠片等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创新快速提升组件功率,和原辅材供应商联合研发,快速导入新型玻璃、背板、焊带等辅助材料,来提升组件功率,降低产品成本,提供高性价比、质量保证的组件。标准72片单晶DeepBlue3.0系列组件的主流功率可达535-560W。无论是电池的转换效率还是组件的功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公司的魄秀(Percium)电池技术将继续得到优化,逐步提升效率和稳定能力。同时利用超大尺寸硅片,在现有的量产魄秀(Percium)电池及组件技术基础上,可使组件功率达到600W,逐步降低组件单瓦成本。研发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通过工艺提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从而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陆续试产,同时,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IBC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保持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实现未来更高功率组件的远景规划。公司将更加积极地发挥研发实力,在逐步的提升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功率以减少相关成本的基础上,同时开发满足高端客户的真实需求定制高效美观的组件以及应用于BIPV的产品。 5、质量和品牌优势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布局优化等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公司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在全球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保持着领先的水平,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光伏行业的标杆之一。 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领先的产品性能等竞争优势,得到了TVSD、Intertek、EuPDResearch、SolarIF、中国实验室评定委员会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光伏行业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可,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ECTS62941:2016地面用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质量保证导则等管理体系认证,其光伏实验室和光伏产品也通过多项认证。同时,公司在2016至2021年连续六年荣获权威研究机构EuPDResearch授予的“欧洲顶级光伏品牌”,2018、2019、2021年获得“澳洲顶级光伏品牌”,2020、2021年获得美国权威检验测试机构可再生能源试验中心RETC颁发的“全面表现最优”荣誉,2014至2021年六次被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PVEL评为“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被BNEF评为一流可融资品牌等多项荣誉,公司产品获得获颁TV莱茵“质胜中国-单面单晶组光伏组件发电量仿真优胜奖”、TV北德“户外实证质效奖(PERC高效组件)”等多项权威奖项,是公司技术实力和质量可靠性的重要体现。 此外,产品也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ULEPD环保声明标志等多个环保证明,晶澳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得到充分证明。 6、管理团队及管理体系优势 经过多年的持续经营,公司已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团结合作的先进管理团队。公司核心管理团队致力于光伏行业多年,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专业产品及服务的理念,对全球光伏行业的技术及业务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升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客户范围日益增长,在行业多变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团队沉着应对、认真履职,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也经受住了考验,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保证了公司稳健发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风险 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受全球光伏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国内市场方面,尽管光伏行业已进入无补贴时代,但国家若出台新的有关并网消纳、储能配置、非技术成本、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将对国内光伏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方面,越南、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光伏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或者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更新将对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均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曾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或上调关税。近年来,除了常规贸易壁垒外,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强迫劳动”、“碳边境税”等新形式。2020年,韩国对光伏企业提出低碳认证资质要求且无缓冲期,加拿大对华光伏“双反”复审,印度决定延长光伏保障措施一年。2021年初,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发起反“强迫劳动”,矛头直指新疆地区光伏产业链;印度可再生能源部(MNRE)宣布,从2022年4月1日起,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40%的关税,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25%的关税,以此减少进口并促进本地制造业。光伏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将给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光伏全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涉及大量原材料,任何一种原材料的供应安全都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意外事件频发、产业政策限制以及大宗商品如石油、贵金属、基本金属等价格因素影响,光伏用多晶硅、胶膜、玻璃、银浆、焊带、铝边框、背板等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不足、价格攀升等现象,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尤甚。此外,受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不平衡影响,全球货物流通受到了较大限制,国际物流成本大幅上涨。未来,光伏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和全球物流系统的稳定将对光伏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带来风险。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给光伏行业造成了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发展困难。目前,尽管疫情在国内已总体受控,疫苗接种也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广,但南美、北美、亚太、欧洲等地区的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利于当地经济及光伏需求增长。俄乌军事冲突给产业带来的市场需求、物流运输、金融结算等风险;除了可能面临疫情反复的情况,疫情防控常态化相伴,未来全球范围内可能还会出现社会异常事件、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给光伏企业 2、国际贸易保护风险 3、供应链稳定风险 4、不可抗力风险 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5、汇率波动风险 光伏行业作为“走出去”名片产业之一,行业内优势企业均有一定比例的海外业务。在海外业务中,目前仍以外币结算为主,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国际化光伏企业的经营业绩。受“新冠”疫情冲击、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汇率风险管理愈加困难。如果光伏企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面临因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性能源结构性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之一,预计未来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坚持以“稳健增长、持续盈利”为经营原则,加大市场销售力度,稳步推进新产能建设,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快速提升研发工艺技术水平,推出人才激励计划,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6,862.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0,239.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64%;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7,189,169.3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36,308.26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带动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5.67GW(含自用108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7%,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9%。

  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在2016至2021年连续六年荣获权威研究机构EuPD Research授予的“欧洲顶级光伏品牌”,2018、2019、2021年获得“澳洲顶级光伏品牌”,2020、2021年获得美国权威检验测试的机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试验中心RETC颁发的“全面表现最优”荣誉,2014至2021年六次被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PVEL评为“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被BNEF评为一流可融资品牌等多项荣誉,公司产品获得获颁TV莱茵“质胜中国·单面单晶组光伏组件发电量仿真优胜奖”、TV北德“户外实证质效奖(PERC高效组件)”等多项权威奖项,是公司技术实力和质量可靠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产品也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UL EPD环保声明标志等多个环保证明,晶澳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得到权威认证。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公司研发团队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工艺创新为抓手,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优势进一步强化。2022年半年度研发投入20.48亿元,占营业收入7.2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1,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94项。目前公司量产的魄秀(Percium)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7%。研发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通过工艺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陆续试产,同时,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IBC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保持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未来更高功率组件的远景规划。

  公司以自身的研发优势为依托,开发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DeepBlue4.0X是公司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一代商业量产n型高效组件,采用了高效N型Bycium+电池技术,具有更高质量的基体材料和结构,同时,还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零间距柔性互连技术(GFI),圆形焊带结合特殊的缓冲设计,消除了常规高密度组件电池连接处的隐裂风险,确保组件稳定、可靠,最高功率可达625W。经过一年期实证电站测试,结果显示,基于Bycium+电池技术的n型组件单瓦发电量比p型组件高3.9%左右。相比于主流p型组件,DeepBlue4.0X组件BOS成本最大可降低2.1%左右,LCOE成本最大可降低约4.6%,可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收益率,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3、新建产能按计划投产,发挥垂直一体化优势截至2021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近4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报告期内,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曲靖20GW拉晶切片项目第二期)、越南3.5GW电池、义乌5GW电池、合肥2.5GW组件等项目顺利投产,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此外,包头20GW拉晶及切片、越南2.5GW拉晶及切片、宁晋1.3GW电池、宁晋5GW切片和6GW电池、扬州10GW电池、曲靖10GW电池和5GW组件、邢台5GW组件、合肥11GW组件等新建、改扩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2022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在建和规划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达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相应增加。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优秀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提升公司的人才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定了2022年股票期权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837名激励对象授予1,502.76万份股票期权;向32名激励对象授予429.80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三个会计年度,公司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45%或以公司2021年纯利润是基数,公司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50%;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70%或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公司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80%;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95%或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公司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基数的120%。为了加强完善公司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运营,巩固行业领头羊,同时公司N型产品技术趋于成熟,为提升大尺寸N型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规模,公司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曲靖“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扬州“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项目”及及补充流动资金,抓住产品技术迭代的历史性机遇,奠定在大尺寸N型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领先优势。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晶澳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连云港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
  • ewm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