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案例
首页 > 合作案例

独家探秘青岛“云”:中美海缆是从青岛入海

发布时间: 2024-03-17& 作者: 合作案例

  在海底三米深的地方,隐藏着一条仅有婴儿胳膊粗细的海缆。它绵延2万多公里,横跨太平洋,将中美两个大国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中美海缆(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简称TPE海缆),如果这条光缆被破坏,毫无疑问中美之间互联网将陷入瘫痪状态。

  1月20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走进青岛联通枢纽大楼,揭开维持现代世界高速运转的海缆的神秘面纱。

  每天,都有许多市民登录网络,还有许多人会利用网络访问国外网站。或许多数人以为,互联网数据是由卫星传遍世界各地的。事实上,全球90%的互联网通信量是由庞大的光缆网络承担,它们如蛇一般蜿蜒于数千英里的海底。

  中美海缆,就是它,将世界上两个最繁忙的互联网枢纽连接在一起。光缆绵延2.6万公里,深藏在海底三米以下,一头是中国青岛,一头是美国俄勒冈,让青岛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最强大的通信枢纽之一。由于采用了不通过日本转接的大跨度直连设计,TPE可提供这些国家和地区间真正意义上的跨太平洋直达路由,能够完全满足从亚洲地区到美国互联网、数据和语音等通信业务增长的需要,减少亚洲内部以及太平洋东西岸热点地区的网络延时。

  由于担心遭到破坏,海缆的准确位置属于绝对机密。即使记者询问,也只能得知一个大致埋线范围。光缆迈过太平洋,从海滩下面经过,再经过近十公里地下管线,接入了联通枢纽大楼。在海尔路上的这栋大楼,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栋楼里隐藏着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国际海缆通信枢纽。就像大侠一样,高手隐民间。

  “它是否有1米多粗?能不能深入地下看到实物?”面对记者诸多疑问,高虹只是笑着回答,“你想象力太丰富了。”高虹是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网络维护中心工程师,在高虹引领下,记者有幸见到了一节光缆实物。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光缆仅有婴儿胳膊粗细,约4厘米。而其中四分之三部分还都是保护层。据高虹介绍,最外面被称为双铠保护,简单地说,就是两层铠甲来提供硬质保护。“铠甲就是用钢筋拧成的钢柱,一个个紧密排列成一个圆圈保护内部娇弱的光纤。”高虹说。双铠往里,则是白色塑料盖密封保护。由于光缆深埋海底,这层塑料管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水、沙土等侵入光缆。

  层层保护中心,就是8根细如头发的光纤,也就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信号以光速奔跑,从中国到美国来回5.2万公里的旅程仅需要0.173秒。

  从美国西海岸下水,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信号奔波2.6万公里来到中国,并在青岛登陆。全程往返不到一秒传输时间。如此高的速度都是拜两台超高能激光器所赐。这两台激光器一台在美国俄勒冈,另一台在中国青岛,能以光速使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不过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光源足够强大,维持如此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强度,所以,工程师每隔80公里安装一台中继器用以增强信号。

  “中继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号放大工具,不断将信号增强,继续延续。类似长城狼烟,一个接一个传递信号。”高虹说。

  由于中继器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安装与维护中,工作人员也是小心翼翼操作,唯恐一个细小失误会带来整个通信网络瘫痪。

  采访中,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中美海缆带宽现在达到2T。这个2T相当于什么概念呢?

  高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1T相当于1000G,而1G又相当于1000M。一般市民家庭宽带带宽是在10M,公司带宽会在100M。从这个简单数字对比就能够准确的看出,如果说市民家庭宽带是羊肠小道的话,那么海缆就是网络世界的高速公路。

  而根据规划,中美海缆未来光纤带宽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容,达到5.12T(5242G)。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可以同时处理相当于6200万个通线万人同时通线万路高清电视信号。

  带宽相差如此悬殊,是不是意味着在这里下部高清电影也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面对记者的问题,高虹笑着表示,也不能这么简单理解,第二枢纽大楼就是海缆一个枢纽,对海缆带宽进行分配管理,不可能通过海缆直接下载,也就无法与家庭宽带比较。

  “带宽作用能不能发挥出来,还要看路由器端口大小。如果说带宽像高速公路一样,那么端口就像收费站,过小肯定引发道路堵塞,也就无法全部利用道路资源。”高虹说。

  中美海缆包括海底和陆地两部分。陆地部分,会有专门巡视员,每天沿着线路一直巡视到海边,重点是检查海缆沿线路面是否有动作迹象,是否有市政施工等影响海缆的安全。同时,在监控室内,也会有5个人轮流24小时值班,监控整个海缆信号传输正常。

  海底维护则很复杂。埋设在海底的光缆,往往容易遭到地震、火山、捕鱼的拖网渔船,船锚破坏,甚至鲨鱼咬断等破坏。一旦海缆断裂,工作人员只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中断情况找到断点的大概位置。岸上终点站可以发射光脉冲,正常的光纤可以一直在海中传输这些脉冲,但是如果光纤在哪里断了,脉冲就会从那一点弹回,岸上终点站就能够找到断点。之后就需要船只运来新的光缆来修补,但第一步是要把断的光纤捞上来。

  如果光缆在水下不足2000米的深处,能够正常的使用机器人打捞光缆,一般位于水深约3000米至4000米海域,只可以使用一种抓钩,抓钩收放一次就需要12个小时之后。将断掉的光缆捞到船上后需要在中间加缆。备用海底光缆接上后,经反复测试,通讯正常后,才能重新抛入海水,并借助水下机器人等手段再次深埋入海。

  据介绍,由于跨太平洋直达光缆S1N段路过渔业作业密集区,经常发生中断故障。连续的、近距离的、高密度的故障点维修,致使这一段海缆接头密度太大,严重影响了海缆的国际通信质量。为此,2013年,青岛联通组织实施了跨太平洋直达光缆S1N青岛段海上路由大修迁改工作,整个工程历时7个多月,海上施工47天,施工后海缆绕道200公里,大幅度提升了这条海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中美海缆外,青岛还有另外一条海缆登陆,那就是东亚环球奥运海缆。东亚环球奥运海缆的建设,使青岛成为北方唯一的大型国际海缆登陆站,它承担着我国至北美方向70%的国际业务以及大量的其他国际出口业务,通信地位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简单说,市民在家中轻点鼠标访问国外网页的时候,网络信号会先传输到北京国际局,然后通过青岛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互联网。

  在海缆控制室一张示意图上,记者看到东亚、东南亚地区密如蜘蛛网的海缆分布。这些海缆从美国过来仅有一根线,而到了日韩周边海域开始产生分支,将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个不规则的环状。

  “这样的布置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以青岛为例,假设这个登录站通信瘫痪,市民仍可通过上海、汕头等访问国际网络,不可能影响正常通信。”高虹说。


  •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
  • ewm
    二维码